2019-08-06
一個完整的非洲豬瘟病原熒光定量PCR檢測流程一般包括:樣品采集及保存;樣品前處理;核酸提取與配液;上機擴增;檢測結果導出及分析等。
從實驗流程來看
樣本的正確采集及運輸是保證實驗室檢測結果的首要因素。
采集什么樣品?多少數量合適?怎么規范采集?采集后該怎么處理?如果不進行及時檢測,又該怎么保存樣品?檢測完的樣本又該怎么處理?
以檢測非洲豬瘟病毒為例,參考FAO《非洲豬瘟-發現與診斷》中文版如進行非洲豬瘟病毒檢測,病原學樣品包括:
1. 抗凝血(全血):
采集:使用含有抗凝劑(EDTA-紫色蓋)的無菌管(真空采血管)從頸靜脈、下腔靜脈或耳緣靜脈抽取全血5ml。如果動物已經死亡,可以從心臟中采血,但必須立即進行。冷藏運輸,到達檢測實驗室后,可選擇-70℃冷凍保存。
注意:不能使用肝素(綠色蓋子)的無菌采血管,會抑制PCR反應,易造成假陰性。
2. 血清:
采集:使用未加抗凝劑的真空采血管從頸靜脈、下腔靜脈、耳緣靜脈,或剖檢過程收集5ml血液樣品,建議先在4℃放置14-18小時分離血凝塊,丟棄凝固物,并離心10-15分鐘,回收澄清的上清液(血清),血清樣品在分離后可以立即開展檢測,也可冷藏運輸,到達實驗室后,可選擇-70℃冷凍保存。
注意:如血清是紅色,已經發生溶血,不能用于ELISA檢測。
3. 器官和組織樣品
采集:目標器官是脾臟、淋巴結、扁桃體、腎臟等,其中脾臟和淋巴結通常病毒含量最高,冷藏運輸,盡快提交給實驗室,如無法及時送檢,可將樣品儲存在冷庫或液氮中??捎?0%緩沖福爾馬林浸泡30分鐘以上進行病毒的滅活之后再進行PCR的檢測。
注意:如豬場發現疑似非洲豬瘟癥狀,為避免污染場內環境和人員,請勿在豬場內剖檢,盡量求助實驗室,根據相關實驗數據表明,病死豬每克組織中含PLD50病毒含量達10萬以上。
4. 軟蜱
采集:收集軟蜱,盡量讓蜱存活以確保蜱內病毒的保存完好,并避免DNA降解??蓪⑹占拟g緣軟蜱放入有螺旋蓋的樣品瓶/管中,放入少量土壤,蓋內襯以紗布,常溫保存運輸。到達檢測實驗室后,-70℃ 冷凍保存或置于液氮中;如僅對樣品進行形態學觀察,可以放入100%酒精中保存。
注意:其余如蚊蠅等昆蟲同樣如此,盡量使其存活送檢,或者直接儲存在液氮中。
5. 環境樣品
采集:可多采集環境拭子,如糞便,泔水,飼料等,4℃保存。
6. 唾液
除上訴非洲豬瘟疫情應急實施方案(2019年版)中提到的相關病原學樣品外,根據非洲豬瘟的同居感染實驗結果顯示,非洲豬瘟自然感染情況下病毒最早出現在唾液中,因此建議在無癥狀豬群定期排查時使用唾液作為檢測對象。
采集:采集唾液前盡量對豬群實行停料不停水,可選擇控食過夜,在第二天進食前采集唾液,保證唾液里面沒有食物殘渣,確保唾液樣本質量不會影響檢測結果,同時采集到的唾液如果1小時內不能做核酸提取就需要馬上冷凍。
為了獲得正確的診斷,必須在適當的溫度下,以最快的速度正確采集樣品,仔細進行包裝保存、做好標記,盡快到達檢測實驗室,運輸的樣品必須有足夠數量的冷卻材料,例如冰袋,以防止變質。
實驗室工作是特別需要樣本支撐的!如果樣品狀況不佳,后續工作可以不用開展,因為無法做出準確的診斷。
END
有關于非洲豬瘟實驗室檢測方面的問題
可撥打咨詢電話0731-89516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