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豬感染藍耳后,精液排毒時長達70天;妊娠前期母豬感染藍耳后導致產仔數減少;妊娠后期母豬病毒血癥,發現84%的仔豬出生時就攜帶藍耳病毒,出生后21d內的死亡率為54%,存活仔豬排毒期長達228天;保育或育肥感染藍耳后,病毒血癥期超過70天。藍耳感染不同豬群后的排毒進行研究,認為縮短妊娠母豬的病毒血癥期是豬場防控藍耳的關鍵所在。以下是不同豬群帶毒后的排毒與病毒血癥期。
一、公豬精液帶毒可達70天
公豬感染藍耳病毒后,會通過精液排毒。Christopher-Hennings J對不同品系的公豬人工感染藍耳后,測試其排毒期,結果顯示:長白豬精液散毒達到70天、約克公豬散毒28天、漢普夏豬精液中帶毒46天[1],如下表1-3所示。

注:使用PCR技術對精液檢測,發現L68-9第70天還可以檢測到病原。(文獻發表的時間較早,還未使用熒光定量PCR技術,如果使用熒光定量散毒期會更長)

注:Y71-4第28天檢測陽性

注:編號為H291-6的公豬,精液第46天依然排毒。
公豬感染藍耳后,通過精液感染母豬。藍耳病毒污染精液通過人工授精輸入母豬子宮,感染子宮內膜組織,繼而感染局部淋巴組織,然后沿著血管系統和淋巴系統傳染PRRSV到母豬全身,母體出現病毒血癥和PRRS臨床癥狀[2]。
接種藍耳后第2、4、6、8、10和13天每天解剖兩頭公豬,第3、5、7、9、17、23、30、和37天每天解剖1頭公豬,取生殖道組織及精液,并在試驗前、解剖時及接種病毒后采血,觀察公豬病毒血癥和睪丸組織中的PRRSV細胞陽性率,結果發現即使公豬病毒血癥已經消失,精液仍為PRRSV陽性,附睪組織含PRRSV陽性率最高[3]。編者注:鑒于精液排毒對豬場的危害,以及公豬排毒期長的特點,藍耳陽性豬場應密切關注公豬帶豬情況和公豬精液排毒狀態;外購精液需檢測是否攜帶藍耳病原,陰性精液方能使用。

研究者給人工授精時的后備母豬鼻腔接種PRRSV,接種病毒10d后安樂死采樣檢查發現胚胎數比預期(根據黃體數量預測)的少,接毒20d后采樣發現試驗組的死亡胚胎數比空白對照組多3倍[4]。(這也可以解釋藍耳不穩定陽性場,母豬產仔數少原因)PRRSV對懷孕早期母豬生殖系統的干擾包括返情、受胎率低、屢配不孕、流產、延遲發 情等。病毒污染精液進入子宮,可導致胚胎死亡、胚胎數減少、配種母豬出現病毒血癥,進而引起妊娠早期母豬出現繁殖障礙。PRRSV對巨噬細胞中一類細胞(CD163+和 Sn+)有嚴格的親嗜性,與此同時妊娠100~110d胎盤中的CD163+和Sn+細胞的數量明顯高于妊娠前期和中期。妊娠后期胎盤中的易感細胞豐富也佐證了PRRSV垂直傳播集中發生于妊娠后期[5]。Rowland R等研究人員在進行先天性病毒復制和PRRSV特異性抗體跟蹤研究,對3頭妊娠母豬在妊娠90 d鼻腔接種VR-2332,發現84%的仔豬出生時就攜帶藍耳病毒,出生后21d內的死亡率為54%。部分胚胎期感染藍耳的仔豬,其血液中有藍耳抗體,且抗體的存在與死亡率成正相關[6]。

A:出生時血清抗體陽性,21天內死亡,括號內為死亡天數;B:出生時血清抗體陰性,21天內死亡,帶*為鏈球菌導致死亡;
藍耳病毒在臍帶中復制。研究人員采集帶毒母豬生產時的臍帶,獲得了24條臍帶,其中18條來自于藍耳核酸陽性胎兒,6條來自藍耳核酸陰性胎兒。對每條臍帶的橫截面上進行原位雜交,以檢測含有病毒細胞。15個組織橫斷面中發現了10個含有PRRSV 陽性細胞,表明存在被感染的細胞。下圖顯示了臍帶橫切面中PRRSV 陽性細胞的。陽性細胞通常出現在臍帶組織的平滑肌區域。對6頭未感染豬的臍帶切片進行原位雜交,結果均為陰性[6]。

胎兒感染PRRSV是隨機的。胎兒間PRRSV傳播可通過攜帶病毒的巨噬細胞擴散或病毒粒子通過胎膜之間的接觸及血管吻合等傳播,由此可知,PRRSV感染胎兒是隨機性的,垂直傳播發生的概率與PRRSV毒力無關,但與病毒血癥持續的時間有關,因此同一窩仔豬中存在死胎、木乃伊胎、弱仔豬(出生就存在病毒血癥)和健康仔豬(體內檢測不到PRRSV)的情況。Rowland R R R等給妊娠母豬接種藍耳后,對藍耳核酸陰陽性胎兒在子宮中的位置進行了統計,發現陰陽性胎兒的分布是隨機的[7]。(編者注:這也可以解釋為何臍帶血樣本采集時,需要采集所有仔豬)

Rowland R等研究人員對3頭妊娠母豬在妊娠90 d鼻腔接種VR-2332,出生后檢測血液核酸PRRSV陽性的仔豬,每星期采血檢測核酸,最后一次檢測到陽性為第228天[6]。編者注:先天帶毒豬在豬群中超長時間排毒,甚至仔豬病毒血癥已經消失,病毒復制水平也很低,但持續感染的仔豬仍可導致周圍陰性豬感染,持續的病毒血癥和繼發性細菌感染會導致仔豬損失率高。先天感染豬胸腺為藍耳最佳病毒檢測部位。Rowland R 等對人工感染藍耳后的母豬解剖,對胎兒不同組織進行檢測,9/10胸腺組織可以檢測到病毒,5/10胸腺組織病毒滴度大于3.0。肺臟,6/10呈陽性,且只有一個胎肺的病毒滴度大于2.0;免疫組化:結果顯示胸腺陽性組織最多(10個陽性中有8個),其次是脾臟(8個陽性中有2個)和淋巴結(9個陽性中有1個)。在胸腺內,抗原陽性細胞位于髓質和皮質區(數據未顯示)。肺和扁桃體未檢出PRRSV抗原陽性細胞[7]。

注:胸腺檢測結果(紅色框)
藍耳唾液中排毒35天。Thi T N等研究人員對實驗豬人工接種藍耳活疫苗,采集唾液、血清檢測病毒排毒,結果顯示:免疫活疫苗后,唾液中病毒檢測情況:第三周開始,唾液檢測到病毒,第8周后消失[8]。(編者注:有臨床癥狀的豬,可以采集唾液檢測藍耳)

注:紅色方框為唾液中檢測到PRRSV的時間
藍耳病毒血癥期達超過70天。劉好朋等人比較了JXA1-R株和VR-2332株兩種疫苗免疫后的病毒血癥期,結果顯示免疫疫苗70天時,血液中核酸陽性率分別為:0%(JXA1-R)、80%VR-2332,說明藍耳病毒在血液中的散毒時間很長,JXA1-R株接種后42天依然有接近一半豬呈核酸陽性[9],如下圖所示。(編者注:藍耳病毒血癥期長,可以通過采集尾根血檢測豬只是否在病毒血癥期)

A:JXA1-R株 B:VR-2332株 C:生理鹽水
王冬梅等從病毒血癥的持續時間及PRRSV的增殖規律間接評價PRRSV CH-1R弱毒株免疫效果,結果表明免疫仔豬病毒血癥在7~14 d達到高峰,而后呈下降趨勢,免疫接種后42 d有67%的仔豬病毒血癥消失[10]。

6.1母豬感染藍耳導致仔豬先天帶毒、超長排毒,豬場藍耳活躍的根本在于母豬帶毒??刂谱胸i先天帶毒的關鍵是防止母豬感染PRRSV出現病毒血癥,縮短已感染PRRSV母豬的病毒血癥持續時間才能有效減少垂直傳播/先天感染的發生,控制或凈化豬群的PRRSV。6.2公豬感染藍耳后,精液排毒,經人工授精輸入感染母豬。公豬精液的排毒需要特別關注。藍耳陽性的豬場,需要定期采集血液檢測公豬是否感染;已感染公豬建議淘汰。6.3仔豬先天性帶毒,存活率偏低,且排毒期長達228天,排毒期內感染陰性仔豬,嚴重影響豬場生產成績,建議豬場淘汰該類先天帶毒仔豬。6.4藍耳病毒可以在臍帶細胞中復制,通過采集仔豬臍帶或臍帶血檢測藍耳的垂直傳播。死胎、弱仔,可以采集胸腺檢測藍耳。6.5關于縮短妊娠母豬的病毒血癥期,豬場有疫苗免疫、添加藥物等方案,最終的效果評價,可以通過采集加藥前與加藥后妊娠母豬血液,對比分析藍耳病毒拷貝數是否降低,如藍耳病毒含量降低明顯,說明防控方案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