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21
本文內容節選自李孝文博士2018年的論文《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防控技術的集成與應用》中,在該論文中,李博士詳細介紹了某藍耳穩定場,爆發高致病性藍耳后,比對4種藍耳病毒暴露方式(對照群(未處理)、母豬血清野毒馴化:高致病性毒株活疫苗(JXA1-R株)免疫、經典毒株(R98株)活疫苗免疫),閉群200天后,對豬場 PSY 的提升和經濟回報率的差別。 最終研究結果顯示: -閉群方式飼養下采取野毒馴化對 PSY 改善最顯著; -采取經典毒株活疫苗免疫對經濟回報率的改善最顯著。 編者認為:李博士的方案可能對目前豬場防控藍耳、降本增效有所幫助。 一、研究背景 湖北某藍耳穩定場,豬群藍耳病防控策略主要靠疫苗和生物安全,其豬群免疫高致病性毒株(JXA1-R株)疫苗。因引種后后備高熱、流產,至群體母豬繁殖障礙、產仔舍和保育仔豬發燒,呼吸困難,保育仔豬月度和批次的死淘率均超過10%,經系統診斷確診為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PRRSV,其nsp2存在30個不連續氨基酸缺失,其ORF5基因與HP-PRRSV WUH1野毒株同源性最高。 二、4種不同暴露病原方式后200天閉群 將該公司4個母豬-保育場(豬群),分為4個試驗組,如下表1所示:
![]() 三、4種病原暴露方式的效果比較 各豬群均采取后備母豬一次性引入、保育清群、產房Mcrebel改良方案、新消毒方法和封閉方式飼養等措施。 通過生產數據監控、實驗室病原監測分析和單頭母豬年投資回報率(RSY)的方式評估以下指標: (1)母豬繁殖、斷奶前成活率、保育豬成活率等生產指標恢復正常的時間; (2)初生仔豬、斷奶仔豬PRRSV核酸轉陰時間; (3)RSY年度增長率。 結果顯示: (1)4個豬群的流產母豬恢復到正常指標所需時間分別為4周、1.5周、2周和3周,流產頭數分別為67頭、86頭、78頭和65頭; (2)4個豬群初生仔豬PRRSV核酸陰性的時間分別為14周、11周、16周和11周; (3)4個豬群斷奶仔豬PRRSV核酸陰性的時間分別為18周、14周、21周和14周; (4)4個豬群的仔豬斷奶前成活率恢復正常指標的時間分別為17周、14周、21周和14周: (5)4個豬群 PSY 分別提升3.3頭、4.4頭、2.8頭和3.7頭,RSY增長率分別為9.60%、11.90%、10.38%和12.70%。 綜合上述結果,閉群方式飼養條件下,采取野毒馴化和經典毒株活疫苗免疫的處理方式對 PSY 和 RSY 改善最顯著。3.1 不同的暴露方式下的母豬流產統計 ? 4種病原暴露的方法中
![]()
3.2 不同暴露方式下初生仔豬和斷奶仔豬PRRSV感染 ? 檢測方案 4個試驗豬群經過不同的處理方式,對出生和斷奶仔豬的帶毒情況產生較大的影響。通過RT-PCR技術檢測仔豬PRRSV核酸陽性狀態,每個試驗組豬群對產房出生仔豬24h和斷奶前仔豬均采集30個樣本,即30窩,每窩采集1個弱仔的血清樣本,5個樣本混合成1個樣本RT-PCR檢測,若一個樣本為陽性且通過測序排除疫苗毒,則判斷為陽性,所有樣本全部為陰性則判斷為陰性。? 初生仔豬PRRSV感染 如下圖2-2所示:初生仔豬PRRSV陰性的時間,4個處理組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反復”,空白組(1組)和血清處理組(2組)均在第9周產生PRRSV陰性仔豬;高致病毒株活疫苗(JXA1-R)免疫(3組)的豬群,其出生仔豬PRRSV陰性的時間為第11周,14-16周出現陽性;經典株活疫苗(R98)免疫組(4組)最早出現陰性仔豬為第8周,至第11周出現陽性后,后皆為陰性。? 斷奶仔豬PRRSV感染 如下圖2-3和表2-10所示: 對照組(1組)于第18周開始斷奶仔豬才完全呈現陰性; 血清處理組(2組)第14周完全陰性; 高致病性毒株活疫苗(JXA1-R)免疫組(3組)第18周開始出現陰性仔豬,且第21周以后仔豬完全呈陰性; 經典株活疫苗(R98)免疫組(4組)第14周后仔豬完全呈陰性。 表明高致病性毒株活疫苗(JXA1-R)免疫組的斷奶仔豬PRRSV陰性出現時間出現嚴重延后,且同樣“反復”轉陽。 ? 不同的暴露方式下陰性仔豬出生的間隔時間 不同組別至陰性仔豬出生的間隔時間:結果如表2-11所示 對照組(1組)和血清處理組(2組)則在第8周開始首次檢測到陰性仔豬,對照組(1組)較血清處理組(2組)全部出生陰性的時間晚3周,至14周; 高致病性毒株活疫苗(JXA1-R)免疫組(3組)第10周初次檢測到陰性仔豬,最后全部檢測為陰性延長到16周; 采取經典株活疫苗(R98)(4組)免疫時,產房PRRSV陰性仔豬出生的時間最短,最后全部陰性為11周。 ? 不同的暴露方式下斷奶仔豬PRRSV陽性率下降趨勢 如下圖2-4表明:不同處理組其斷奶仔豬PRRSV陽性率下降趨勢不盡相同,血清處理組陽性率下降最快,且至最低階段出現一定上升趨勢,經典株活疫苗(R98)免疫組與血清處理組的下降趨勢相似,但是其陽性率下降后沒有出現明顯的上升趨勢。 高致病毒株活疫苗(JXA1-R)免疫組,斷奶仔豬PRRSV陽性率下降后在低陽性率階段持續時間長達7周,對照組PRRSV陽性率下降后,在低陽性率階段持續時間為4周。 ? 不同的暴露方式下產房斷奶仔豬恢復正常指標的時間 如下表2-12、圖2-5所示,4個試驗豬群中產房仔豬斷奶恢復正常指標的時間(TTBP)差異明顯,其中采取血清處理組和經典株活疫苗(R98)免疫組TTBP為14周,對照組為17周,高致病性毒株活疫苗(JXA1-R)免疫組恢復基本生產指標的時間達21周。3.3 病原暴露方式對試驗豬群生產指標的影響 ? 不同的病原暴露方式對母豬分娩率影響 如下圖2-6所示:周分娩率生產監控顯示,本次PRRS疫情引起母豬流產和返情等問題,母豬分娩率自感染0周開始出現顯著的下降,至4-6周有一定的回升,持續時間達20周以上,影響一個繁殖周期。 在4種不同處理的豬群中: 對照組影響分娩率時間為18周,且分娩指標不穩定; 血清處理組自感染周開始階段相對分娩率下降較快,與劇烈的集中流產有直接的關系,但其數據恢復較快且上升穩定,過程中出現空懷、返情等問題較少; 高致病性毒株活疫苗(JXA1-R)免疫組對分娩率影響最大,且空懷、返情母豬最多導致分娩率8-10周內維持70%-75%,至第22周分娩率指標恢復正常水平; 經典株活疫苗(R98)免疫組分娩率恢復正常時間與血清處理組相近,分娩率在第5周開始上升,且上升最快,期間空懷、返情的母豬最少,至第14周分娩率高于原正常生產水平。 ? 不同的病原暴露方式對死胎率和木乃伊率的影響 如下圖2-7所示:周死胎-木乃伊胎率的監控趨勢顯示,死胎率從第0周至第8周迅速升至60%以上,隨后快速下降至第18周的5%。 木乃伊率自第2周(2.3%)開始逐步上升,至第24周(6%)木乃伊率恢復平緩,至第31周(2%),母豬木乃伊胎率經29周恢復到最初指標。 PRRS對木乃伊胎的影響持續時間更長,相對死胎率恢復最初的指標增加了10周。在4種不同處理豬群中,對照組死胎率影響不顯著,高致病性毒株活疫苗(JXA1-R)免疫組死胎率影響最顯著,且與其它組相比其高峰期延長了6周。 木乃伊率方面,4個豬群發展和恢復趨勢相似,高致病性毒株活疫苗(JXA1-R)免疫組影響相對顯著,高峰期延長3周。經過15周左右時間,不同處理組母豬產仔死胎率逐步降低至正常水平,母豬產仔木乃伊率恢復期為25周。 ? 不同的病原暴露方式對產房仔豬死淘率的影響 如下圖2-8、2-9所示:產房仔豬死淘周生產監控顯示,第1周開始周死淘率開始呈上升趨勢,逐步高于第二預警值(周死淘率1.75%),之后周死淘率持續波動至第12周,恢復至第一預警值(周死淘率1.25%)之內,周死淘率由上升到恢復至第一預警值之內持續約13周時間。 在4種不同處理豬群中,對照組與經典株活疫苗(R98)免疫組死淘趨勢相似,且總損失最小,恢復預警值之內時間最短; 血清處理組對產房仔豬死淘影響最大,第6周死淘達最高值3.57%,且高死淘持續時間長,第6周后死淘率下降趨勢明顯; 高致病性毒株活疫苗(JXA1-R)免疫組雖然死淘高峰低于血清處理組,但是在產房死淘維持時間持續時間最長且高峰期過后恢復指標緩慢,在第一和第二預警值之間持續時間長達11周,全部恢復正常持續21周。 3.4 不同的病原暴露方式對保育仔豬死淘率的影響 如下圖2-10:保育仔豬死淘周生產監控顯示,周死淘率自第0周開始上升,第6周左右達高峰期,以后逐步下降,直至18-24周恢復至正常指標各組差異較大。 其中對照組有三次較大的波動,高峰期持續時間9周,三次高峰期保育豬周死淘率分別為2.04%、1.95%和1.5%; 血清處理組和經典株活疫苗(R98)免疫組波動較小,但血清處理組死淘高峰在第3周最早出現; 高致病性毒株活疫苗(JXA1-R)免疫組死淘高峰在第5周出現,且死淘超標準持續期最長,至最后恢復長達25周。 3.5 不同的病原暴露方式對年度生產(PSY)和經濟(RSY)指標的影響 如下表2-13:采用RSY評估指標對對F公司4個母豬場2015和2016兩個年度的生產經營進行評估,主要針對自2015年10月份開始出現的豬藍耳病疫情對豬場造成的生產影響,同時結合采取診斷和不同處置措施后對經濟的效果評估,總結4種病原暴露方式的閉群管理技術對豬場生產經營的價值。 4種不同策略處理的豬群,在兩個年度均不同程度的提高了PSY生產指標和RSY的經濟指標,其中4個場PSY平均提升3.55頭,RSY平均提升11.15%。4種不同措施中PSY分別提升3.3頭、4.4頭、2.8頭和3.7頭,RSY分別提升9.60%、11.90%、10.38%和12.70%。 PSY指標方面,采取血清處理組的方法相比對照組差異最大,RSY指標方面,采取經典株活疫苗(R98)免疫豬群的方法差異最大,對經濟指標改善最大,采取高致病性毒株活疫苗(JXA1-R)免疫的方法PSY與對照組差異不顯著,但RSY經濟回報方面高于對照組。 小結: 本研究采用“200d閉群綜合控制技術”控制豬藍耳病,采取了4種不同的藍耳病原的暴露方式,通過上述4種病原的暴露方式,其基本可以分為3種,即類似WUH1毒株的高致病野毒(等待和LV1)、原有JXA1-R高致病疫苗毒株和R98經典疫苗毒株3種方式,其主要目的是通過引入后備、閉群并不引入新病原和群體清除的目的,選擇上述3種干預方式主要基于新感染毒株、原有疫苗毒和安全性高的經典毒株的方式,通過對比4種閉群的管理方法對生產和經濟回報的短期、長期的影響,為綜合防控藍耳病提供重要的有價值的方法。 通過生產指標分析,對PSY貢獻最大的為血清野毒干預(LV1)方案,對經濟指標RSY貢獻最大的為采用經典毒株(R98)干預方案。 文獻來源: ![]() 預知更多內容建議搜索下載李孝文博士的論文全文 審閱:李孝文 博士 編輯:哼哼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