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進展 | 非洲豬瘟病毒編碼蛋白逃逸宿主天然免疫應答新機制
2022-05-18
閱讀原文,可點擊【閱讀原文】在線查閱該文內容,也可點擊下方圖片跳轉到【原文】,原意是想進行解讀,但內容較深奧,對臨床指導意義有限,更適合科研工作者閱覽,故在此分享部分原文內容,該研究闡明了ASFV編碼的A137R蛋白拮抗I型干擾素產生的分子機制。非洲豬瘟(ASF)作為嚴重危害全球養豬業健康發展的動物疫病,亟需安全、有效的商品化疫苗ASF減毒活疫苗被認為是短期內最有希望的疫苗。文獻報道,缺失A137R基因的ASFV格魯吉亞株(ASFV-G-DA137R)感染豬只后,體內致病性降低且能對同源強毒株的攻擊提供完全保護,表明A137R是ASFV的一個毒力相關基因,ASFV-G-DA137R也是潛在的ASF疫苗候選株。然而,A137R蛋白調控ASFV致病性的分子機制未知。本研究以我國流行的基因Ⅱ型ASFV HLJ/18株(ASFV-WT)為骨架,構建了缺失 A137R 基因的重組ASFV(ASFV-DA137R);通過轉錄組測序分析發現,相較于ASFV-WT,ASFV-DA137R感染的原代豬肺泡巨噬細胞誘導更高水平的I型干擾素產生;機制研究表明,A137R蛋白與TBK1存在相互作用,并介導TBK1經由自噬-溶酶體途徑降解,進而抑制IRF3的核移位,最終降低I型干擾素的表達。本研究證實A137R蛋白具有逃逸宿主天然免疫應答的功能,為解析A137R蛋白調控ASFV毒力的分子機制奠定了基礎。本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聯合基金項目(U20A2060)、面上項目(32072866、32072855和32072854)和黑龍江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YQ2020C025和JQ2020C002)的資助。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碩士研究生孫茂文、助理研究員于少雄和碩士研究生葛海亮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仇華吉研究員、李連峰副研究員、李素副研究員和孫元研究員為本文的共同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