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15
禽流感是由正黏病毒科流感病毒屬 A 型流感病毒感染禽類引起的一種疾病綜合征。A 型流感病毒宿主譜廣泛,可自然感染豬、馬、貂、海豹、鯨等哺乳動物以及禽類,也可感染人,傳播迅速,呈流行性或大流行性。同時,A 型流感病毒還具有基因易重組、高變異的特點。根據病毒毒力不同,禽流感通常分為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低致病性禽流感(LPAI)和非致病性禽流感三大類。目前,HPAI 僅限于 H5 和 H7 亞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PAIV)引起的疫病。
禽流感不僅會對養殖業造成嚴重危害,而且會給人類健康帶來巨大威脅。2003 年 H5N1 亞型 HPAI 疫情從亞洲開始逐漸向全球蔓延,同時發現人間感染病例,截至 2022年 3 月 29 日,全球累計確診人間病例 864 例,其中死亡 456 例。為進一步掌握 HPAI 疫情動態,分析流行趨勢,以便為動物疫病防控和公共衛生決策制定提供依據,從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發布的“一周國際動物疫情動態”、農業農村部“政府信息公開”、香港特區衛生防護中心公布的“禽流感疫情周報”以及臺灣地區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公布的“110 年確診高病原性禽流感防疫處置表”中,分別收集國外以及我國內地、香港特區和臺灣地區 2021 年的 HPAI 疫情信息,從時間、空間和群間三個維度進行匯總分析。
疫情概況
01
2021年,全球共有65個國家和地區報告發生HPAI 疫情 4376 起,12012424 只禽類被感染,其中 5162883 只死亡,至少 47123360 只被撲殺。報告的 HPAI 亞型包括 H5N1、H5N2、 H5N3、H5N4、H5N5、H5N6、H5N8 和 H7N7 亞型。其 中:H5N8 亞 型 最 多, 共 有 2348 起;其次是 H5N1 亞型,共有 1 705 起;其他亞型依次是 H5N5 亞 型(76 起)、H5N6 亞 型(58 起)、H5N3 亞 型(18 起 )、H5N2 亞 型(15 起 )、H5N4 亞型(14 起)、H7N7 亞型(2 起)。另有140 起疫情為 H5 亞型,未進一步分型鑒定 N 亞型。
疫情分布
02
2.1 時間分布
從全年疫情時間分布來看,呈現出明顯的季節性。氣溫較低季節報告的疫情數明顯多于炎熱季節。12 月是全年疫情的高峰,1 月、4—5 月和 11月疫情也相對嚴重(圖1)。其中,3月、5月野禽疫情居多,1 月、4 月多為家禽疫情,11—12 月家禽和野禽疫情數無明顯差別(圖2)。1—8 月,全球主要流行 H5N8 亞型,從 6 月開始 H5N1 亞型疫情占比逐漸增多,9 月以后 H5N1 亞型成為主要流行型(表1)。
2.2 空間分布
2021年報告的 HPAI 疫情集中在歐洲、亞洲和非洲,美洲地區僅加拿大報告 1 起野禽 H5N1 疫情,大洋洲未有疫情報告。歐洲共報告 HPAI 疫情 3493 起,占全球疫情總數的 79.82%,野禽和家禽疫情數分別為 1830起和 1663 起(圖3)。歐洲 44 個國家中有 33 個報告疫情,西部地區疫情最嚴重,其中德國報告數最多,其次是法國、意大利、英國和波蘭(表2)。H5N8 和 H5N1 亞型為歐洲地區的主要流行型,分別占 57.60% 和 36.64%(表3)。17 個亞洲國家和地區共報告 HPAI 疫情 535起,野禽和家禽疫情占比分別為 30.84% 和 69.16%(圖3)。韓國、印度、越南、日本疫情相對嚴重。
我國周邊的哈薩克斯坦、韓國、老撾、尼泊爾、日本、印度、越南、阿富汗、柬埔寨等國家均報告發生 HPAI 疫情。我國臺灣地區疫情數高于內地和香港,以家禽 H5N2 和 H5N5 亞型疫情為主(表2)。H5N1、H5N6 和 H5N8 亞型為亞洲地區的主要流行型,其中 H5N6 亞型僅在亞洲地區報告發生(表3)。非洲共報告347起HPAI疫情,涉及13個國家。家禽疫情占絕大多數,達75.22%(261/347)(圖3)。疫情集中分布在非洲東南部和西部兩個區域,其中東南部疫情最為嚴重,南非和尼日利亞疫情次數最多,西部地區呈散在發生(表2)。非洲地區主要流行 H5N1 亞型(表3)。
2.3 群間分布
從報告疫情的動物種類來看,家禽疫情 2 294起,占疫情總數的 52.42%,野禽疫情 2 082 起,脅 47.58%。涉及的家禽包括蛋雞、番鴨、火雞、肉雞等,野禽包括鵜鶘、天鵝、蒼鷺、海鷗、黑雁、烏鴉、魚鷹、游隼、野番鴨、野雉等。家禽感染的病毒亞型有 H5N1、H5N2、H5N3、H5N5、H5N6 和 H5N8 等 6 種,野禽有 H5N1、H5N2、H5N3、 H5N4、H5N5、H5N6、H5N8 和 H7N7 等 8 種。家禽和野禽感染的病毒亞型以H5N8和H5N1居多(圖4)。
討論
03
3.1 疫情形勢嚴峻
2021 年全球共報告 HPAI 疫情 4 376 起,與2020 年 相 比(HPAI 疫情數 1248 起), 增 長250.64%;與2020 年相比,新增 33 個國家和地區報告疫情,疫情傳播范圍擴大;家禽和野禽報告的疫情數、感染數、病死數、撲殺數均高于 2020 年。上述數據表明,全球 HPAI 疫情暴發呈加重趨勢,疫情形勢嚴峻。
3.2 候鳥季節性遷徙加劇病毒傳播
從時間分布來看,HPAI 疫情暴發有明顯的季節性,春季、秋末和冬季暴發次數較多,夏季較少。其中 3 月、5 月、11 月和 12 月野禽疫情報告數較多,1 月、4 月、11 月和 12 月家禽疫情較多,這都與候鳥集中在春季和深秋遷徙的時間基本吻合,說明候鳥集中遷徙可能加快禽流感病毒在候鳥群間傳播,攜帶病毒的候鳥在遷徙過程中會與所到之處 的留鳥接觸,通過取食、飲水、排泄糞便等方式污染當地的水源、土壤,一旦留鳥接觸了帶毒環境,會迅速在其種群間傳播,并很快在與之接觸的密集 型飼養家禽中暴發,從而導致更大范圍疫情的發生。因此,各地應在明確本地候鳥遷徙時間和路線的基礎上,對重點區域、重點環節切實開展候鳥監測;完善疫情報告制度,發現不明原因死亡野鳥立即報告;加強防疫監管,要求養殖場(戶)加強防鳥措施,驅趕野鳥,防止野鳥與家禽密切接觸,防止水源和飼料被污染;強化宣傳教育,通過各種途 徑進行宣傳,引導公眾不撿食死亡野禽,不與野禽密切接觸,做好防護措施。
3.3 歐洲疫情或對全球養禽業造成影響
2021 年歐洲共報告 HPAI 疫情 3 493 起,占全球疫情總數的 79.82%,報告的野禽和家禽疫情數均高于其他地區。在全球 8 條候鳥遷徙路線中,有 1 條跨越整個大西洋連接西歐、北美東部及西非狹長地帶的“大西洋遷徙線”。該路線正好經過HPAI 疫情集中、疫情形勢嚴峻的西歐地區,疫情可能隨候鳥遷徙向北美和西非擴散,造成更大范圍的流行。同時,德國、荷蘭、法國等歐洲國家擁有世界上生產性能領先的優質種禽資源,歐洲疫情暴發可能會導致全球種禽供應不足,對養禽業造成一定影響。歐洲地區經濟發達,養殖技術先進,因此家禽養殖集約化程度較其他國家和地區更高,飼養 密度更大,加之歐洲國家普遍不主張使用禽流感疫苗免疫,家禽缺乏禽流感免疫力,若水禽生活的水源附近有野鳥出沒,或集約化養殖場內料塔、排污口等處被野鳥糞便污染,病毒可能在家禽間更快傳播,相比其他國家和地區損失也將更為嚴重。
3.4 H5N1 亞型有再次大流行的趨勢
2021年1—5 月,全球主要流行 H5N8 禽流感,從 6 月開始 H5N1 疫情數逐漸增多,10 月以前,報告發生 H5N1 亞型疫情的國家數量還停留在個位數,10 月以后 H5N1 亞型成為全球禽流感的主要流行型,到 11 月末已有 31 個國家和地區報告發病,12 月份達到 34 個,全年累計有 51 個國家和地區報告發生 H5N1 禽流感,H5N1 亞型禽流感在 短時間內跨區域、跨國界、大面積暴發,且暴發的時間集中在11—12 月,與候鳥遷徙季節基本一致,進一步說明候鳥在這一輪 H5N1 禽流感流行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因此,需要對候鳥開展行之有效的監 測,加強家禽免疫接種和生物安全管理,做好出現H5N1 禽流感大流行的風險管理工作。
3.5 研究局限性
本研究的來源數據并不全面,可能存在部分國家或地區未及時提交相關報告,或部分經濟欠發 達國家,因獸醫系統效能不足,對禽流感的監控和信息收集有缺失。因此,本研究結論有一定的局限性,或不能完整反映全球禽流感真實流行情況,需要通過多種途徑,繼續密切監視全球 HPAI 疫情,做好國內疫情防范工作。
小結
04
2021 年全球 HPAI 疫情流行嚴重,呈季節性暴發,流行范圍擴大,形勢嚴峻,尤其是 H5N1 亞型有再次大流行的風險,需要密切關注全球疫情動態,加強疫情監測,提高源警和應急反應能力,重點做好候鳥遷徙季節的疫情防控。
END
內容來源于中國動物檢疫,如有侵權可聯系小編刪改。